[11.11.1] 会不会点错科技树了?广州行之索尼A77体验小记
http://img.blog.pchome.net/album/05/66/02/10/748fda4aeaa19b02c6fb02d6eeebf33a.jpg如果有看这次和邪社广州行报道的各位应该都知道这次动用的设备中有一台索尼A77的工程样机。虽说已经离开消费电子产品评测的一线队伍,对写评测或者写心得体会这些事已经渐渐感觉到陌生了,不过在把玩了一段时间后还是仍然想讲点什么,记得曾经有某个作家讲过,作品都是思想“肿胀”后的产物,因为“不吐不快”,大概现在动笔的根本动力也是来源于此吧。
在谈A77之前,先要说说个人对相机体验历程,过去几年几乎所有主流的单反差不多都有玩过,包括如奥林巴斯的E-3、宾得K-5这样的相对冷门的产品。对有专业使用需求用户来说,即使是一台E-3也仍然是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的,只是在面对尼康和佳能这两座大山面前,4/3系统显得比较无力,即便在见识过 35-100mm F/2 的魅力时而为之兴奋不已的时候,亦不得不为这样一支出类拔萃的镜头却只能搭配于 4/3 系统而感到惋惜。
http://img.blog.pchome.net/album/05/66/02/10/fb738906aa0bbd611b6f0b3a817f51fd.jpg
索尼多年来孜孜不倦地尝试挑战专业领域中的两大寡头,却始终未见任何明显的成效,在A77之前能给市场留下印象的恐怕只有 A700和A900,前者可能是索尼最受好评的传统单反产品,而后者,则因为相对尴尬的设计以及市场定位而在市场中曲高和寡,虽然并不想否定作为一台全副单反的A900的价值,但的确,谁能给一个不选择5D mark2的理由呢?
在痛定思痛之后,索尼打出了A55这么一张牌,尽管我们可以理解索尼迫切于让自己的产品能够不仅比肩于尼康和佳能,并且有别于两者,但对于冷酷的专业摄影领域,这些小小的噱头最终并不能变成促使行业发生洗牌的根本动力,产品最终的专业使用价值将成为根本的决定因素。在开始体验A77之前,我曾经对这台索尼最新的杰作抱有一定的期待,毕竟在NEX-5c之后,可以看到索尼走出了一条不错的道路,A55打响了索尼新技术相机的头炮之后,似乎所有的一切都在等待着A77的降临,索尼前所未有地需要一台有说服力的相机来证明他们能够镇得住专业领域这个场子,好给普通消费者提供充分的购买信心。
http://img.blog.pchome.net/album/05/66/02/10/d848c6f1aafcff524fd357f27b88f62c.jpg
如果要问对A77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我想用“时髦”这两个字来形容恐怕绝不为过,2430万像素,APS-C规格,HD cmos传感器,最高12张/s高速连拍(在连续拍摄优先AE模式下),19点自动对焦其中11个十字对焦感应器,236万 XGA OLED电子取景器+三向可翻折的3英寸92万像素具备Trueblack技术的液晶屏,并支持感应自动切换显示方式,铝合金机身+三防设计+丰富的操作按钮分布。乍一看这规格简直就是APS-C中的战斗机,各种最新技术皆汇聚于此,几乎有了你想要的一切,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http://img.blog.pchome.net/album/05/66/02/10/ad4b3ee0f0dfad198f59776badf0f4e8.jpg
我必须要说,A77真的很“快”,而这个快体现在对焦系统上,A77的对焦速度和效率堪比任何一台万元以内的传统单反,对焦精度也令人满意。搭配索尼最新出的那支很有特色的16-50mm F/2.8 SSM,单纯就对焦到拍摄这个环节来说,让人感觉相当得心应手。这趟广州行的另一支蔡司 85mm F/1.4 反而就没了太多出场的机会,只在绿川光和今野弘美的event上因为坐在比较靠后的位置才成为了主力镜头。
对A77的第二印象集中在了可三向翻折的液晶屏上,第一次认识到翻转液晶屏的好是奥林巴斯E-3上,当时觉得配备双轴旋转液晶屏的E-3用起来那是相当畅快,而如今的A77比起E-3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当然,现在翻转液晶屏已经逐步成为各大品牌主流单反的配备,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A77的这项特色并非独占,当然好用是必然的。
http://img.blog.pchome.net/album/05/66/02/10/6faf16a940b647e22f73d7fce9704992.jpg
12张/秒的高速连拍是A77的主要卖点之一,这个成绩超越了几乎所有市面主流的各种单反(佳能新机王1D X达到了14秒/张),不过这次广州行没有太多机会体验到高速连拍的成效,算是一个遗憾。
最后想谈的是操作和握感,个人对相机的操作最大的追求自然是“快”,各种直接的参数调整按钮自然是必需的,但考虑到按键的布局等问题,实际上也并非一股脑儿将所有的按键都单独罗列出来就可以的,从这点上来讲,A77较以往使用过的几款索尼单反确实有进步。不过一旦当你进入“MENU”菜单后,仍然会让人感觉迷失于那些让你感到有些“纳闷”的菜单名目以及子菜单的排布。
http://img.blog.pchome.net/album/05/66/02/10/8b70bb2635d3f747c6110a9947562cce.jpg
那么这样听起来是否说明A77已经足够好到给人信心呢?个人认为A77的缺点和优点一样明显,A77很“快”,但也很“慢”,使用者可以快速的对焦,但从开机到相机进入可拍摄状态却至少要等3秒以上(1.02版本);A77有2400万像素之巨,然而单从A77自带的这块可以引以为傲的液晶显示屏上却没有达到最好的显示效果的程度,并且在查看照片回放的操作上设置的也不是很方便。此外,A77的降噪很“强力”,这个也是在电脑上回放照片的时候才发现的,如果将降噪设置在“中”和“高”的话,据说降噪会“非常强力”,在使用高ISO拍摄时,同样也没办法过多的通过设置来干预A77对照片进行“强力地”降噪,即使你将降噪设置在“弱”。
http://img.blog.pchome.net/album/05/66/02/10/f11bccf257a01bb8b2a613769d70f990.jpg
那么回到标题上,我不否认A77是一台出色的相机,但是他是否足够“专业”呢?我的几个朋友认为,由于其非全副的特性,A77即使可以用在专业领域,其局限性也会较大,但他确实是有一定的专业级使用价值。因此个人认为 Dpreview 给出的sliver 82分的评价还是相对比较中肯的,但对于索尼的“专业之路”,我为何就是有种点错了科技树的赶脚呢……?
来自:和邪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