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牡丹》导演:河南君兰影视动画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肯
【人物背景】王肯:河南君兰影视动画有限公司总经理兼3D动画电影《牡丹》导演
○对纽约时报广场预告片依然不满意
记者:您什么时候知道央视《新闻联播》关注了《牡丹》?
王肯:很偶然,6日下午有人告诉我,我才知道,知道后我赶紧上网搜出来,国际频道播了,新闻频道也播了,挺纳闷的,结果晚上《新闻联播》又播了,还有内蒙古卫视、凤凰卫视、中国日报等很多媒体都关注了这个事。
记者:《牡丹》预告片怎么会在纽约时报广场放映?
王肯:预告片是前段时间通过有关发行渠道传递到美国的。
记者:央视新闻中称“代表中国3D动画最高水平的电影作品”,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王肯:我不这样认为,就现在来看,里面还有不少不成熟的地方。就拿这次在美国放的预告片来说,片子的色彩、技术等还要完善。
记者:具体不满意在哪儿?
王肯:很多,昨天我们的团队就在一个一分钟的片段里挑出了100多个毛病。
记者:这么多?
王肯:算少了,因为一秒钟24帧画面,每一帧里面都不完美。国外的电影为什么做得好,就是一丝不苟,追求完美。
开始时我们团队中不少人很浮躁,一个月的时间做了一场戏,出来之后要全部改完,再重新做,做完又改,不行再做,这确实是很折磨人的。
○提前曝光 感觉有点“失控”
记者:这次大范围的曝光是咱们有意安排的吗?
王肯:不是,我也很意外。说实话,我看了《新闻联播》之后有些欣喜,但不激动,甚至有点失控的感觉,因为我们还没这个计划,还没到宣传的时候。
我现在担心,关注度越高,压力越大,担心做不好怎么办,现在心理负担非常重,特别是这两天,本来这个事没想过现在去爆料,结果消息不胫而走,很被动。
记者:为宣传造势也是电影的必经阶段,不是吗?
王肯:我们现在第一步先考虑做好产品,再考虑销售问题。之前也有不少北京、上海的专业营销公司和我们谈,希望找几个大牌明星造声势。
但我想的是,我的第一部电影就算红了,第二部怎么办?中国的电影系列很少,像国外变形金刚、蜘蛛侠这些系列电影根本没有。第一部品质好的话可以复制,如果变成一锤子买卖,第一部出来之后再也没有第二个,观众看完就骂,那等于骗观众。
记者:《牡丹》的上映日期确定了吗?
王肯:真正上映还没定日期,要看档期,我想先参加一下今年的几个国际电影节,因为中国电影很长时间没有在国际上得过奖了,像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今年奥斯卡中国电影又是全军覆没。
记者:《牡丹》的投资有多少?
王肯:电影投资要8000万元左右,如果加上市场营销的话,要破一亿元了。开始我们的预算是6500万就打住,结果做着做着就打不住了。
记者:您对票房做过预期吗?
王肯:票房现在不好说。我们在等档期,档期对电影来说非常重要。
http://img.chncomic.com/file/upload/201301/09/16-00-53-68-2670.jpg
○希望把牡丹做成中国的“芭比”
记者:是什么促使您用牡丹作为您第一部电影的元素?
王肯:(笑)很草率,当时想着在洛阳就做牡丹吧,围绕牡丹立项目,立完之后就想怎么样用牡丹找商机,发现问题,现在的想法是立完项目就把它做好。
记者:具体的呢?
王肯:国外有花仙子、芭比之类的,我当时发现超市里没有看到一件中国自己的“芭比”。而且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女性的动画形象只有《葫芦娃》里的蛇精,《西游记》的白骨精,所以,就萌生了这种念头。
记者:那为什么说做这个行业“草率”呢?
王肯:刚开始考虑的是长篇动画,但发现长篇动画太多了,就做电影,但是没想到这么难,结果一上去就骑虎难下,没办法,就做吧。
记者:“骑虎难下”怎么讲?
王肯:这是我涉足这个圈子的第一部片子,等涉足之后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不敢做这个了。太难了,这个行业是我从事最累的一个行业,特别折磨人。我现在每天后半夜最精神,生物钟都是反着的。
《牡丹》前前后后有四五百人参与,有的人坚持到一半就坚持不下去,走了。这个项目拼的就是智力、体力、耐力,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工业可以量化生产艺术不行
记者:您认为洛阳有做动漫产业的土壤吗?
王肯:现在网络发达,全国都差不多,可能和发达城市相比,在这里做的关注度会少一点。不过这样也挺好,我们可以专心地做动漫,没有这么多杂事。
文化是一个“慢”生活,不像其他的行业是个“快”生活,要沉淀,这点来讲,洛阳好一些。
记者:《牡丹》制作的前期,您主要考虑的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
王肯:一开始考虑的是国内市场,没敢考虑国际市场,慢慢地一边做,视野和境界一点一点地提高,才考虑国际市场,现在《牡丹》也有外国人在参与,不过电影的制作和技术层面全是中国人做的。
记者:既然瞄准国际市场,那《牡丹》的卖点在哪儿?
王肯:很多卖点,最具卖点的就是在全球范围内第一次把牡丹具象化,这也是能够让很多国外公司感兴趣的点。
记者:您接触这么多国外电影工作室,有没有什么启发?
王肯:看电影就是艺术享受,要不和看电视有什么区别。我们看中国的电影,再去看法国、美国的,差距很大。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一年能拍好几部电影,为什么这么快?只要有一个好的创意,他们能发到泰国、印度、中国,都可以去做,这一套模式,复制过去就行了。
记者:这算是一个电影工业体系带来的便利吗?
王肯:美国电影的故事很多也是如出一辙,模式化,故事怎样讲?哪个地方是高潮点?怎样剪吸引人?每隔5分钟要出现什么?这都是一个模式,但是能吸引观众。所以美国叫电影工业,中国叫电影艺术。
记者:这两种叫法差别在哪儿?
王肯:工业可以量化生产,艺术不行。很多艺术品,有价无市,国外完全市场化。
○做国内最好的动漫电影 必须实现
记者:您最喜欢谁的影片?
王肯:我喜欢宫崎骏作品讲故事的方式,但是视觉效果肯定是欧美的要好一点。
记者:《牡丹》会有第二部,甚至第三部吗?
王肯:会有第二部、第三部,第一部是一个尝试,我希望到第三部出来的时候,能够从里面看出我们和欧美比拼的决心。
记者:您希望《牡丹》达到什么效果?
王肯:做国内最好的动漫电影,这个目标必须实现。从国际上来讲,尽可能向国际一流水平靠近,让外国人认识到中国人可以做动画电影,也希望通过这个电影把国外的订单更多地拉到中国。其实,日本的动漫作品,70%到80%都是中国人做的。
记者:这也算是对河南、对洛阳的一个宣传。
王肯: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河南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传承不用讲,河南有几个古都都知道,问题是现在的创新怎么样,河南需要新的形象。就动漫行业而言,很多人也认为河南出不了好的动漫作品。
记者:这三年,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王肯:中国人可以做事,只要有一个好的模式和流程,三年里,我们创立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模式,怎样把控品质、怎样提升效率,这套模式很重要。无论人员怎样更迭,这个模式已经成型了,这对动漫产业来说很重要。
记者:想过庆功会的事儿吗?
王肯:影片上线那天再考虑庆祝,到时候包场让员工看,然后我会告诉员工,电影放映那一刻,谁没有哭,说明你没有努力(笑)。
这个过程太折磨人了,经历多少日日夜夜,很多晚上我都是最后离开公司,一个人开着车在大街上,回头看看经历、过程,足以让自己流泪,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