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的小胖 发表于 2010-6-21 11:30:41

[10.06.21]动漫作品的传世价值从何而来

来源:漫友网
作者:金城

http://info.comicfans.net/Article/UploadFiles/201006/2010062110372181.jpg 参加第八届国际漫画家大会 中国传统动漫的学术价值举世无双

历史上,中国动漫曾经创造了丰富而深厚的学术价值。上个月参观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导演特伟的回顾展时,想到先生于1956年创作动画《骄傲的将军》时,提出了中国动画应“走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我国老一辈动画家万古蟾带领一批青年,将皮影戏和窗花剪纸的艺术形式和雕、镂、刻、剪的工艺手段,运用到动画创作中,于1958年成功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彩色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从此中国动画增添了一个新片种。196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将传统的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形式与内涵有了重大的突破,角色的动作和表情优美灵动,泼墨山水的背景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

“中国动画学派”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著称于世界,不仅仅是其题材较多地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民间故事、寓言、古典小说等,具有浓厚的东方神秘主义色彩,更可贵的是,美术设计的灵感直接来源于丰厚的本土传统艺术形式,如传统绘画、壁画、民间剪纸、皮影、年画、版画等等。重点突出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趣。在音乐上,则使用中国独特的艺术种类戏曲音乐和民乐,雅俗共赏,别其韵味。在“中国动画学派”的形成过程中,中国的动画艺术家倾注了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同时还有一些著名的艺术家也给予热情的关注和支持,漫画家华君武为动画片所写的剧本,画家张光宇、李可染、张仃为动画片所作的美术设计,文艺理论家王朝闻为动画片所作的学术研究,都大大地提升了中国动画的美学价值。

有容乃大,“中国动画学派”在动画历史上的艰难探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去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动漫艺术大展”中,主办者首次提出大动漫的概念,囊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讽刺幽默漫画、连环画、新时期漫画,以及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动画、多媒体动画。以其中的连环画来说,如贺友直、刘继卣等艺术家的作品,展出期间引起的反响与新时代的原创漫画交相辉映。中国连环画虽说是一个独立的画种,却能吸收不同的绘画形式融汇其中,水墨、水粉、水彩、木刻、素描、漫画、甚至油彩、丙烯均可加以运用。由于连环画艺术形式多元化,大批顶尖画家投入连环画的创作当中,名家的作品一方面提高了连环画的艺术水准,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其学术价值,所以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无以伦比的一个艺术高峰期。

近期赴中国美术馆开会,与范迪安馆长讨论“中国动漫艺术大展”赴瑞士巡展作品,来自瑞士漫画博物馆的Anette Gehrig女士力主挑选中国连环画作为主要出展的品种。欧洲人对中国连环画有着一份执着的情意结,他们甚至认为,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连环画恰好是中国漫画的鲜明代表。

目的只有一个,手段却各有不同

上世纪90年代前期,美国漫画业在投资商大肆炒作下达到了鼎盛。此后,随着投资商纷纷撤资,漫画业处于下滑状态。在持续的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漫画业出版巨头惊奇公司甚至申请了破产保护。1998年,惊奇公司进行了业务重组,加强了电影、版权许可、玩具、漫画书出版和互联网的业务重心。此后,惊奇公司凭借着旗下包括蜘蛛侠、X战警、绿巨人等众多世界各地人们耳熟能详的超级英雄,再次以美国文化特色为动漫符号,把经受长期市场检验的漫画品牌形象广泛地应用到包括电影、消费商品、玩具、视频游戏、电视动画、音像制品和网络服务等诸多领域,进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概括起来,美国漫画的特色不外乎这四种:“美国英雄主义”、“逼真的动漫特技震撼力”、“丰富的幻想力”和“大男人主义”。惊奇公司能有今天,完全得益于其自有的品牌漫画具有浓烈的本土文化价值观和美国精神,正是这些经过长期市场锤炼的独家特色,拯救了惊奇公司和整个美国动漫行业。

故此,中国动漫作品想要再塑辉煌并产生新的跨越,应该重视文化内涵的挖掘,如此持之以恒地加倍努力,才有可能提高中国动漫作品的文化内涵,并促成中国动漫作品重新呈现传世价值。

提升动漫作品的学术水平,首先有个对传统文化的“优化”问题。所谓优化,就是要突出精神性、文化性,比如《论语》、《庄子》、《菜根谭》等内容具有深层意义,它们会对人的精神世界构成影响,台湾漫画大师蔡志忠先生抓住了这一点,二十多年来不惟余力地创作国学漫画,并刻意选择优秀的东西,来一个去芜存菁,不刻意宣传官场权谋和厚黑学,专门宣扬和谐和仁爱。既有承继,又融入了新时代的人生智慧,寓意深刻,回味隽永,历久而弥新,作品价值在华语漫画界乃至世界漫坛都得以充分彰显。

其次是中国动漫特色的“强化”。这方面我想从技术与意蕴两者入手去解释。先说技术。今年6月份我参观过上海世博园的中国馆,对那个60米长的三折环绕银幕记忆犹新,其播放的8分钟世博影片《和谐中国》中,有着3分钟的水墨动画。素墨和实景相结合,水墨起笔,幻化成实景,最后则用彩墨呈现,讲述了中国城市30年来的变化历程和人情之美。尽管二维、三维科技完全可以达到模拟水墨画的状态,可是质感会差很多,据讲影片创作队伍一直坚持手绘,采用的全部是真毛笔、真墨汁绘画,为的就是让观众有一种真实触碰的感觉。自从1988年的《山水情》制作完成之后,我就再也没见到过水墨动画的影子,如今,水墨动画结合实景拍摄的创新技术令我叹为观止,这部影片的拍摄不只单纯重拾了水墨动画技术,而且划时代的把水墨动画和实景拍摄结合在一起。以前的水墨动画多是大山大水,花鸟鱼虫,这次则要和人的生活、城市场景相结合,算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中国水墨动画如果要传承的话,创新的理念至关重要,《和谐中国》一片给我们提供了借鉴。

说到动漫作品当中的中国意蕴,我特别推荐中国漫画家夏达的作品。夏达的漫画,画风细腻,透着浓浓的古典风,同时又不乏对情感、世界和自然的人文关怀,具有同期少女漫画家少有的大气与沉静。夏达的代表作品《子不语》,书名出自《论语 述而》的句子“子不语,怪力乱神”,她借用“子不语”三个字,巧妙地把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讲了出来,深具中国文化意蕴。与当下主流少女漫画不同,《子不语》更像寓言小品,虽没有特别激烈的桥段,但精巧的构思,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使之显得含意深远,回味悠长,里面浓郁的人文气息、真实的民俗文化、曾经的风景古迹,让人留恋。正是这一份含而不露的风格,构成了征服中国、日本两地读者的核心竞争力。

学术地位成就商业价值

五年前,动漫作品的学术价值对于动漫从业者来说还是一个陌生概念;近年随着动画企业运营能力的提升,动画电影票房飘红,中式幽默漫画走俏市场,有针对性地提高作品学术水平逐渐成为有识之士的自主行动,甚至是一份不可推卸的神圣职责。在“首届中国动漫艺术大展”活动上,方成、袁运甫等艺术大师积极参与到动漫艺术的学术讨论当中。特别是袁运甫先生,他把普及的动漫文化上升到艺术审美的高度去认识,而且认为现代动画的发展,实质上正是文化艺术与当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结果。

《漫友》杂志自20世纪90年代创刊以来,我一直在做一件很基础的工作,推出一些有创意、有思想的漫画作者,推动认为有价值的动漫创作,促进新一代漫画人的水平提升。比如说Benjamin、聂峻、阮筠庭、翁子扬等青年创作者的作品,不管市场接不接受,不管主流接不接受,都能够让他们在我的杂志平台里露面,并力求最充分地展示和呈现。

学术价值的提高,还需要动漫批评的鞭策。没有对艺术创作的批评,何来评价动漫学术价值的土壤?批评者和创作者不是对立的,更不是敌人。还希望不久的将来,伴随中国动漫成长的,不仅有辛勤笔耕的创作者,还有专注于动漫批评的媒体人,他们善于、敢于使用自己的权利,好好批评、痛快批评。

追求动漫作品的市场价值本身没错,但若想打造中国动漫的百年基业,则必从提升作品的学术价值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中国动漫的强国之梦,学术价值才是动漫产品长销不衰的内在动力。希望有更多的行业人士能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开展动漫作品的学术价值研究,为提高中国动漫作品的国际竞争力,培育动漫作品的传世价值而努力。



出版人:金城

2010年6月18日

七曜贤者 发表于 2010-6-21 19:25:09

好长一篇文,慢慢看

musquall 发表于 2010-6-21 21:10:16

很有感触啊。

街霸4的动画版里也有水墨的元素,看过后觉得动感十足,很不错。

尐吖頭脾氣拽 发表于 2010-6-21 22:52:01

最主要是内涵。肉片只能是一时的风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0.06.21]动漫作品的传世价值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