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分析——中庸的悲剧
这几乎是个说了无数次的事实——中庸游戏作品已经在走向消亡。被挤在大制作大投入大回报的顶尖大作和销量极佳的独立小制作游戏作品之间,很明显,这样的中端游戏作品在未来和一流作品的竞争力将越来越微弱。Eurogamer的姊妹网站GamesIndustry.biz针对这个问题为我们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面对这个不争的事实,不同游戏发行商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最近关门关到手抽筋的动视,就选择了根除一切无法带来高回报作品的开发部门(昨天提到的Bizarre Creations就是典例)。EA和一些大公司则将注意力放在了持续推出高人气作品的续作并坚持挖掘极具潜力的低成本游戏,哪怕在手机平台。
不过,它们可都是业界中的领头羊。诸如动视、EA、育碧、Take-Two或者史克威尔·艾尼克斯这样的业界巨头,伸手一抓就是一大把家喻户晓的一流大作,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它们都可以持续依赖这些超级吸金机器——《使命召唤》系列,《Madden NFL橄榄球》系类,《刺客信条》系列,《GTA》系列,《FF最终幻想》系列……在当下弱肉强食的市场中稳坐强者王位,屹立不倒,稳如泰山。
但再看看其它发行商——日子显步履维艰。这个群体一般由两种厂家组成:旗下大作数量众多,但素质始终停留在中规中矩不好不坏的中庸水平;乳臭未干的新厂商,力求挤进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
THQ刚刚发行的《国土防线》就可以作为一个范例。这部军事题材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似乎从一开始就是THQ的孤注一掷。面对因为喜忧参半的业界评价所带来的股价波动,THG的市场总监必定希望目前的市场特征能发生改变。
不过我们依然不能斩钉截铁的说THQ就会这样被《国土防线》搞死,因为这还不至于——即便不少评论机构的分数不好看,但评论始终规评论,它对于游戏销量的实际影响依然值得商榷。事实上,《国土防线》在美国首日销量高达37万5千份,这似乎能让游戏达到预期销量。
当然了,若各大媒体的评分对《国土防线》的评分更高,这明显有助于THQ高层和股东们的睡眠质量。差评或许无法极大影响首发销量,但如果它们——不论来自专业媒体还是玩家——持续不断,这必将影响作品在零售商的热卖度。而当THQ力求该作成为旗下一个卖座吸钱的系列作品之时,如潮的恶评将如势不可挡的海啸般吞没整个游戏,让续作成为彻底的泡影。
风险摆在我们面前:如果发行商希望打造一个优秀的游戏系列,这直接导致制作的起点被抬高很多,开发经费不可避地免越积越多。各种风险规避措施不可避免,通过模仿过去的很多成功模式,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意义深远的原创性。
最终,我们就看到了《国土防线》这样的作品——不论制作人投注了多少心血,还是不可避免地被视为“《使命召唤》又一追随者”。本打算借该作出头的THQ想必已摊在地上口吐白沫了。而这正是广大中端游戏发行商面临的窘境,一线发行商用高不可攀的制作预算费用让一切原创都看起来和自我毁灭别无二致。但正因如此,我们才能看到这样多的一线游戏系列。
核心问题还是老掉牙的——创新。成功的游戏作品必然有自己独有的基因,甚至游戏游戏对整个游戏界都是一种巨大贡献。而位列中间的厂商往往选择用大杂烩方式来打造他们的作品,吸收各方优秀的要素。
那么这等中庸集团该怎样自救?就像我们呢最早提到的一线发行商一样,方法多样。在销售了多年精品烂作之后,THQ的目标很明确,类似动视,尽量消除可能烂尾或者没有前景的中端游戏作品。他们当然希望步入一线厂商的队列,但是要立马摆脱一线顶尖大作的影响,他们勇气和决心还不够,需要时间。不过,我们知道,THQ去年公司重组花了很长时间,如果他们真的义无反顾,或许最终能获得成功。
对于其它厂商,机会正越发显得渺茫,最好选择改变核心市场。移动平台和网页游戏是一片广阔而肥沃的宝地,当然,竞争也异常激烈。而掌机平台也是不错选择,在新平台新机能的环境下,开发商可以尽情施展拳脚,况且,游戏开发预算要远低于高清家用机平台。不过我们认为,正在复苏的PC平台是最佳选择。遭受盗版打击很久的PC平台,因为数字化零售和多样的产品价格,使得PC平台逐渐回归正轨。
总的来说,有个结论很明显——中庸的发行商是有限的,他们要么使出吃奶劲,砸钱卖铁做出足够出色的大作;要么选择新兴平台。有些公司或许能成功,比如THQ,有些么……祝他们好运。 这年头,业界不好混了,素质稍微差点儿的都卖不动啊。
如果你的营销做的再稍微差点,就可以直接关门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