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有些初次听到名字都不大清楚海猫是什么动物,于是给大家先行预热。以下内容转自百度百科:
海猫,是指黑尾鸥
全长约47cm。夏羽头、颈至胸部以下皆为白色,背部及翼上整体暗灰色。腰及尾羽白色,尾羽末端具宽大的黑色次端斑。嘴、脚黄色,嘴尖端红色,具黑色环带。冬季头至颈部有褐色斑点。
[编辑本段]
习性
[黑尾鸥]黑尾鸥
栖息于近海岛屿和岩石裸露的海滨以及内陆海域。以鱼虾、螺蚌为食;也常尾随船只,取食废弃食物。繁殖期5~7月,在悬崖岩石上或草丛间筑巢。巢为碗状,十分简陋,每窝产卵2~4枚。
在山东和福建沿海一带繁殖,越冬于华南、华东沿海和台湾,偶见于内陆的云南。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编辑本段]
分布
黑尾鸥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在我国分布于吉林东部辉春,辽宁南部,山东和福建沿海一带。栖息在沿海海岸沙滩、悬崖、草地以及邻近的湖泊、河流和沼泽地带。常成群活动。主要在海面上捕食上层鱼类为食,也吃虾、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
[编辑本段]
繁殖
[黑尾鸥]
黑尾鸥
繁殖期4~7月。常成小群集群营巢。在好的营巢地,亦集成数十对的大群营巢。通常营巢于人迹罕至和难于到达的海岸悬崖峭壁岩石平台上。最早于4月下旬开始产卵,每窝产卵2枚。卵的颜色为蓝灰色,灰褐色或赭绿色,密被大小不一的黑褐色斑点。卵的形状为卵圆形或梨形,长径5.6~7.4厘米,短径3.9~4.9厘米。孵化期25~27天,雌雄亲鸟轮流孵卵,雏鸟孵出后共同育雏。育雏食物主要为鱼和昆虫,早期主要由亲鸟半消化后再吐出喂养。大约30~45天后幼鸟即能飞翔。
鲭是海猫剧情中另一大吉祥物,涉及剧透不说太多,以下是百度对鲭的解释:
鲭
qīng
鲭
mackerel
鱼类的一科,身体呈梭形而侧扁,鳞圆而细小,头尖,口大。
鲐鱼就属于鲭科。
图片为挪威鲐鱼,通常来说鲭鱼就是指的鲐鱼,种类也很多,比如花纹明显的挪威鲐鱼,有斑点的日本芝麻点鲐鱼。
分布在全世界温、热带海域的鲈形目(Perciformes)鲭科(Scombridae)食用鱼和游钓鱼的统称。游动迅速,体呈流线型。与金枪鱼(tuna)类近缘,同属鲭科。体圆,似鱼雷;尾基部细长,有嵴;尾鳍叉状,背鳍和臀鳍後方各具一行小鳍。肉食性,以浮游生物、甲壳动物、软体动物、鱼卵、小鱼为食。集成群活动,温暖的月份在海水上层25∼30噚深处游动迅速,冬季降到100噚深处。春季及初夏沿海岸产卵,卵直径1公釐(0.04吋),能漂浮于海水最上层5噚处。鲭主要用网捕捞,较少用钓竿捕捉。
普通鲭(Scomber scombrus)为大西洋的盛产种类,也是经济价值高的鱼类。有时大群出现。平均体长约30公分(12吋),上侧蓝绿色,下侧银白色,背侧上方有一行暗色波状垂直线纹。背鳍2,分离,尾基两侧具2小嵴,无鳔。分布于沿北大西洋东西两岸的水域,从北卡罗来纳至拉布拉多,从西班牙到挪威。
与之近缘的是凤尾鲭(S. colias,一度分为大西洋凤尾鲭及太平洋凤尾鲭两个种)。凤尾鲭花纹较普通鲭为细;产于太平洋者体呈鲜绿色,具垂直条纹;有鳔,其他与普通鲭相似。有时另立鲐属(Pneumatophorus)。太平洋凤尾鲭在加利福尼亚沿岸捕获量较大,大西洋凤尾鲭则广泛分布于北大西洋及南大西洋东西两岸。
马鲛属(Scomberomorus)鱼类也是近缘的种类,分布于全世界的暖水区;体长,鳞小,口和牙均大,尾基每侧有3个嵴。有数种。条纹西班牙马鲛(S. commerson)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重达45公斤(100磅)。王马鲛(S. cavalla, 即大鳍马鲛)为西大西洋种,长约170公分,重可逾36公斤。斑马鲛(S. regalis)是数量多的大西洋种,具有斑点,体长约120公分。马鲛属的种类为受欢迎的游钓鱼,肉质佳。在南大西洋及墨西哥湾有大量捕捞。
另一些名为mackerel的鲭科鱼类有印度鲭(羽鳃鲐属〔Rastrelliger〕为印澳区有经济价值的粗壮种类,可长达38公分);舰鲠(舵鰹属〔Auxis〕为世界性分布,体长,形小,特点是肩区有由大型鳞片组成的胸甲)。
英语中mackerel一名也用于某些种金枪鱼及狐鰹(bonito);horse mackerel(马鲭)为鰺科(Carangidae)的鲭状鱼类;snake mackerel(蛇鲭)是蛇鲭科(Gemphylidae)细长的鱼类。
zhēng
最后补充一下,因为日文文化中鲭有“是什么都可以”的意思,所以在海猫讨论中很多人用鲭开玩笑,甚至说真凶其实是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