惇
惇
拼音:dūn
部首:忄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1
繁体部首:心
部外笔画:8
总笔画:12
仓颉:PYRD
笔顺编号:44241251521
四角号码:9004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0C7
基本字义
● 惇
dūnㄉㄨㄣˉ
◎ 敦厚:~厚。~朴。~谨。
◎ 劝勉,勤勉:~诲(殷勤劝导)。~学。
◎ 推崇,尊重:~信明义。~任仁人。
辩“夏侯惇”的“惇”能否通“敦”: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 惇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都昆切,音敦。【说文】厚也。本作𢤈。从心𦎧声。今作敦。【书·舜典】敦德允元。【注】厚也。【礼·内则】皆有敦史。【注】史之孝厚者也,非官名也。 又通作敦。【毛传】厚也。【尔雅·释诂】勉也。【疏】厚相勉也。 又【广韵】章伦切【集韵】【韵会】【正韵】朱伦切,𠀤音谆。【广韵】心实也。 又【集韵】【韵会】𠀤殊伦切,音纯。亦厚也。【礼·乐记】乐者敦和。【注】作敦。音纯。通作醇。
《康熙字典》中写“惇”字“音敦”,而《康熙字典》断不会找他的简写字来当读音的。(当时虽没有简繁体之分,但有些字是有“俗作”体的,如“翦”俗作“剪”。《康熙字典》原引《正字通》中文有“惇”的“俗作”体,电脑无法显示,但不是敦。)
有“今作敦”、“通作敦”一说指现在写文章中用到“惇”的意义(如“惇朴”现在要写作“敦朴”),要写成“敦”。但在三国时期,夏侯惇的名字,那个时候还没有“‘今作敦’、‘通作敦’”一说,所以人名古字今天不能改仍作“惇”。
这和“仁者乐山”的“乐”(音yào)今天我们读古籍《论语·雍也》:或者运用到这个成语“乐山乐水”时,仍然要作“五教切”(始见《广韵》一书)的yào。而其他字义则须用“yuè”或“lè”是一样的。
(以上“惇”与“敦”的内容经系统自动整理后可能混淆,后来编辑词条的人可以修正,打出“惇”的方法是打“ & # 2 4 7 7 5 ”【去掉空格】即可。) |